在當代的設施管理工作裡頭,IoT集成是個特別熱門的話題,很多搞設施管理的人都想知道怎麼把物聯網技術用進去,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什麼的。那說到IoT集成在設施管理裡的應用,首先得明白,它其實就是把各種智能設備、傳感器這些東西連接起來,通過網絡收集數據,再用軟件分析這些數據,最後幫助管理者做決策的這麼一個過程。
要做好IoT集成用於設施管理,有幾個關鍵的模塊得分清楚來:
1.感知層設備選擇:就是到底要選哪些傳感器和智能設備。比如說,溫濕度傳感器,這個在機房、檔案室這些對環境要求高的地方肯定得有,要選那種精度誤差小於±0.5℃的,不然數據不准就沒啥用了;還有光照傳感器,像辦公室、會議室這些地方用,能根據光照強度自動調節燈光亮度,節能效果很明顯。
2.網絡傳輸方案:設備收集到的數據得傳出去啊,所以網絡很重要。藍牙適合短距離小數據量的傳輸,比如單個房間裡的幾個傳感器;Wi-Fi覆蓋範圍廣,但可能有信號干擾的問題;LoRa技術就適合那些傳輸距離遠、功耗低的設備,像廠區裡的路燈控制傳感器用LoRa就挺合適。
3.數據平台搭建:數據傳回來之後得有地方存,有地方分析。可以考慮用雲平台,不需要自己建服務器,成本低一些,而且維護方便;要是對數據安全性要求特別高,那就得用本地服務器搭建平台,不過前期投入會大不少。
4.應用層功能開發:這部分就是根據實際需求開發具體的功能了,比如設備故障預警,當傳感器檢測到設備某個參數超出設定範圍,系統就自動發警報給管理人員;還有能耗分析功能,能統計每個區域、每種設備的用電量、用水量,找出節能的空間。
這裡有幾個實用的小技巧,都是很多人實踐過總結出來的:
1. 剛開始搞集成的時候,別想著一下子把所有設備都連起來,先從最關鍵、最容易出問題的設備開始,比如中央空調系統、電梯這些,等這些弄好了再逐步擴展。
2. 傳感器安裝位置一定要選對,不能隨便找個地方就裝了,比如測溫度的傳感器,不能靠著暖氣或者窗戶邊,不然測出來的溫度根本就不准,會影響數據分析結果。
3. 很多人容易忽略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問題,買傳感器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支不支持常用的數據傳輸協議,像MQTT、HTTP這些,不然買回去不同品牌的設備連不起來就麻煩了。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我來回答幾個常見的:
問:IoT集成會不會特別貴啊?小公司能不能負擔得起?
答:其實現在很多IoT設備價格已經下來了,一個基礎的溫濕度傳感器也就幾十塊錢,初期可以先小規模試點,投入幾萬塊錢就能搞起來,等看到效果了再慢慢擴大,小公司也是可以負擔的。
問:數據那麼多,會不會很難分析啊?普通人能看懂嗎?
答:現在的數據平台都有可視化的功能,會把收集到的數據做成圖表,比如折線圖、柱狀圖,數據變化趨勢一眼就能看明白,操作也很簡單,不需要特別專業的技術知識,普通人教教很快就能上手。
我個人覺得,IoT集成是未來設施管理的必然趨勢,雖然剛開始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技術不懂、不知道怎麼選設備這些,但只要一步一步來,先從小的項目開始嘗試,積累經驗,慢慢就能把整個系統搭建起來,到時候管理設施就會輕鬆很多,效率也會提高一大截。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