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As-Built 也就是竣工資料、竣工文檔這種東西,其實很多人包括一些剛入行的新人、或者不是專門搞工程管理的人,都還是不太清楚它到底是個啥東西、有啥具體用處的!我跟你說,這個東西,簡單來講就是項目完工之後,對整個工程項目所有真實情況—什麼乾了啥活兒、用了啥材料、各種設備怎麼裝的、線路怎麼走的、有沒有改設計啦這些亂七八糟但又很關鍵的信息,搞的一個特別完整、特別準確的記錄,就像是給這個工程拍了個“全身照”再加上“詳細體檢報告”一樣的東西!

1. ✅ 它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記錄實際情況,跟最初的設計圖紙比一比,看看哪些地方一樣、哪些地方不一樣了、為啥不一樣了;就比如說,圖紙上明明標著一根管子要從牆左邊走,結果施工的時候發現左邊有個大柱子礙事,不得已改到右邊去了,這個改動還有為啥改,就得白紙黑字寫清楚——這才能讓以後看的人明白到底咋回事!

2. ✅ 以後要是設備壞了要修、系統要升級改造,或者遇到點兒啥緊急情況需要了解管線走向,第一個要找的資料肯定就是這個竣工文檔了,沒它可真是抓瞎,根本不知道從哪兒下手鼓搗!

3. ✅ 它還能給這個項目結算、審計啊這些收尾工作提供特別重要—我說的是特別特別重要—的依據,沒有它,有些費用多少好像都扯不清!

那這個As-Built 裡面,到底該寫上些啥內容?這可不是隨便寫寫畫畫就能搞定的事,這裡面東西可多著,得一樣一樣理清楚:

1. 🏗️ 首先肯定得有項目基本信息!什麼項目叫啥名兒、在哪兒建的、誰是建設單位誰是施工單位誰是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啥時候開工啥時候完工的這些基礎信息就跟人的名字性別出生年月一樣,必須得有!

工程項目真實記錄_As-Built Documentation_As-Built Documentation 竣工資料

2. 📄 修改過的設計圖紙!這個太關鍵了,可以說是核心裡的核心!就是那些在施工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改了又改的圖紙—可不是原來的設計圖,是最後實際建成那個樣子對應的圖紙,上面得清晰地標出來改了哪兒、怎麼改的、為啥改的,最好再簽個字!

3. 🧾 各種設備、材料啊的詳細清單和相關證明文件!什麼設備型號是啥、哪個廠家生產的、什麼時候買的誰送來的、合格證明有沒有、安裝調試記錄全不全,還有材料的(這個詞兒沒錯,就是品牌啦)、規格參數、出廠合格證明這些都是寶貝,以後維修保養查來源找不到可就麻煩大了!

不少人可能會問一些問題—我知道你們想問啥,我以前也被問過好多次!比如說:

我就想知道,這個竣工文檔跟原來的設計文檔,到底有啥非常非常核心的區別和最大的不同?嗯好,設計文檔,簡單說就是“打算建成啥樣子” ,是計劃中的;而這個as-built文檔,是“實際上最後建成了啥樣子”,是已經發生、真實存在、板上釘釘的既成事實!一個是理想狀態,一個是現實結果吧…大概就這麼個意思!

那這個東西是不是只有等工程all完工了才能慢慢開始做?回答是,當然不是嘍兄弟!最好,最好從施工一開始就得想著這件事,一邊幹活兒一邊就把相關的記錄隨時隨地、一點一點地不著急地積攢起來、整理好,不然等到最後工程竣工一交,那七零八散的東西可就太難找全乎、太難對得上號了,到時候哭都來不及!等到完工了再來回憶、再來補,那錯誤肯定特別多,而且累死個人咧,真的一點不誇張的

我個人覺得啊—這純屬我個人一點不成熟的、供大家參考一下的小看法,這個As-Built 雖然聽起來好像挺麻煩人的,寫起來也感覺好多瑣碎的事要處理,但它對於一個工程項目來說,簡直重要到不能再重、就跟人的影子一樣—可能不總能被時時想著,但從來都不能少,能在未來幫上大忙的時候,會讓人特別慶幸當初幸好把它弄好了!所以,誰要是負責這事,可一定得上點心,別馬虎,認真對待才行!

Posted 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