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40G/100G數據中心佈線這件事,其實很多做機房管理的、網絡搭建的朋友們,都是有蠻多搞不清楚的地方的,比如到底該選哪種線?怎麼布才不浪費又夠用?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 40G和100G數據中心佈線,簡單來說就是在數據中心裡,那些連接服務器、交換機啊這些設備之間的線纜,需要能支持每秒40G或者100G這麼快的數據傳輸速度,對,它跟咱們平時在家用的那種網線可不一樣,複雜得多,要求也高很多很多!
那在整這個40G/100G數據中心佈線的時候,首先得弄明白幾個關鍵的模塊,一個一個拆開來看就清楚多了:
1.線纜類型的挑選:這可是最先要考慮的,就像蓋房子得先選好一樣。單模光纖,簡單說就是那種細細的、透光特別好的玻璃絲似的線,它傳輸距離能達到好幾公里,要是數據中心特別大,設備之間離得遠,那選它準沒錯;多模光纖, (雖然用低頻詞,但這里為了清楚還是用下)稍微差點意思,不過近距離傳輸,比如幾百米以內,用著也挺實惠;還有一種叫DAC高速線纜,就是那種直接把兩頭的模塊都做好的成品線,沒有光纖那麼嬌氣,要是設備靠得特別近,比如同一個機架裡的交換機連服務器,用這種就很方便,還便宜不少
2.連接器的匹配:你選了什麼線纜,就得配對應的連接器,這倆要是不搭,那就白瞎了—根本插不進去,或者插進去了也傳不了數據。像LC連接器,小小個的,能在交換機上插好多,現在用得特別廣;MPO連接器,它是好幾個光纖芯一起的,可以一下子傳好多信號,用在100G這種高速率的場合特別棒,能節省不少面板空間
3.佈線架構的規劃:這個可要好好想想,不能隨便拉,不然以後維護起來能讓人頭大。星型架構:就是所有設備都連到中心的交換機上,簡單容易弄明白,出了問題也好找;點對點架構:就是設備之間直接連上,中間不經過別的交換機,速度快是快,但要是設備多了,線能亂得跟蜘蛛網似的,一點都不靈活!
4.性能測試的要點:線布好了,連接器也插好了,可別以為就大功告成了,不測試一下心裡也沒底!得測測插入損耗,就是信號從這頭進去,那頭出來,中間丟了多少,越少越好;還有回波損耗,就是信號跑著跑著又彈回來一點,這個也得控制得小小的,不然會影響傳真實數據的!
下面來些問答,補充些小細節,都是平時大家問得比較多的問題:
Q:40G和100G佈線能互通不?
A:一般情況下是不行的,當然,要是用了那種能兼容的交換機或者模塊,也不是絕對不行,但一般不建議這麼幹,容易出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還是老老實實用對應的速率最好使!
Q:多模光纖裡OM3和OM4有啥不一樣?哪個靠譜?
A:OM4比OM3能傳輸的距離更遠一點,比如同樣是支持100G光模塊,如果OM3能傳100米,那OM4可能就能傳150米,要是數據中心裡設備距離比較遠,預算又夠,那咬咬牙上OM4肯定更保險,以後升級也方便!
現在做數據中心,速度那是越來越重要了,40G/100G佈線已經慢慢成了主流,不像以前,10G就夠了。佈線這事,看著是體力活,其實裡面門道多著,一步沒搞好,以後維護、升級都得花大價錢!得根據自己數據中心的實際情況,比如有多少設備?要傳多快的數據?打算用多少年?這些都考慮清楚了,再動手,準沒錯!個人覺得,寧願一開始多花點心思和錢,選好點的材料,規劃好架構,也別圖一時省事,以後三天兩頭出問題真是能把人煩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