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預測性零件更換算法、這個在工業設備維護裡頭,其實它算是一個挺熱門的技術名詞了,很多搞設備管理的人、包括一些工廠裡頭的老師傅啊……他們其實對這個東西,也是一知半解,或者說……想了解又怕太複雜學不會!簡單來說,這個算法它不是等零件壞了才去換,就像過去那樣子,機器停了、壞了,才手忙腳亂地去找零件來換。它不是的!它是通過一些……呃……就是各種監測到的數據、跑出來的模型,去提前說:“這個零件,過多少天,或者再轉多少圈,它可能就要出問題!”然後這樣就能提前準備好零件,安排時間換,不至於影響生產,你說這妙不妙?

那它到底是咋工作的?我跟你說,這個里頭學問可多著,但咱們可以把它拆成幾塊來看,就像拆機器一樣,一塊一塊地擰下來,看清楚了就明白了。

1.數據是基礎中的基礎!沒有數據,那算法就是個空架子,啥也乾不了!得收集啥數據?機器本身的各種傳感器數據,比如溫度啊—是不是突然升高了?震動啊—是不是抖動得越來越厲害?轉得快還是慢?還有用了多久了,上次是啥時候修的、換的,一直以來有沒有出過小毛病,比如卡殼、異響啊這些,都得記下來。

2.數據得“裝修”一下才能用!這話咋說?就是那些剛弄來的數據,裡面可能亂七八糟的,有不准的,有中途沒記錄上的、一下突然跳個很高很低的數,這些都得弄乾淨了,把它理順溜了,讓它變得“乖溜溜” 的才能用來算東西。

3.選個合適用的“計算器”模型!就是算法本身!有好多不同的模型,但主要是看哪種模型對你這個零件、對這個機器特別管用。比如那個叫邏輯回歸的,稍微簡單一點,但有時候不准;還有那個誰都聽過一點兒、好像很厲害的神經網絡,像大腦一樣能學著自己判斷,但這個弄起來也麻煩,請人弄也挺貴的!還有一種,叫什麼失效模式分析,就是看看這個零件它一般咋壞的,啥情況下容易壞,從這個角度去算。

4.讓模型不停地學、不停地進步!不是說弄好一個模型就能用一輩子了,機器會老,用的環境也會變,以前的數據可能跟現在不一樣了。所以得時不時拿新的數據餵給它,讓它重新算算,調整調整裡頭的各種小數點、參數,這樣它預測得才能一直準,不然時間長了就“笨”了。

這裡面有些關鍵點,得拎出來好好說說,這些弄好了,效果就能好一大截,不然就容易掉坑里,白費勁!

1.零件的“健康碼”得實時看!不只要預測它啥時候壞,最好能搞出來一個像我們現在刷的"健康碼"那樣的數值,比如0到100,現在是80,就說明還好;掉到30了,那就要瞪大眼睛趕緊盯著了;掉到10以下,那趕緊換,別等了!用顏色最簡單了,綠色安全、黃色注意、紅色警告!

2.預算和效果得兩方面都考慮周全了!換早了,零件還跟新的一樣就扔了,花冤枉錢,那老闆肯定不樂意;換晚了,萬一算錯了,機器突然壞了,停產了,那損失更大!難就難在要找到那個恰好的時間點,經濟上最划算,又最安全,這個平衡點得好好找。

3.有啥情況得馬上讓人知道!算法算出來了,說這個零件危險了!那必須得用各種辦法讓人知道,手機APP上彈個消息!電腦屏幕上跳個窗口!甚至—給管理員發個短信打電話都成,總之就是不能悄悄的,得大聲喊出來:“注意!要換零件!”

肯定有人心裡會嘀咕:“說的這些好像都挺好,但是實際用起來,會不會有啥問題?跟咱們以前老辦法比,哪個更棒?” 我挑幾個大家常問的說一下。

問:“這搞一套下來,是不是得花老鼻子錢了?一般小廠子能用得起嗎?”

答:唉,說實話啊…剛開始弄,買傳感器,請人搭模型啊…確實得花一筆錢。但是話說回來,長期看?停一次產損失可能幾十萬,甚至更多!幾個零件錢和人工資跟這個比,那可能就少多!小廠子可以先從最重要的、最常用的幾台機器,或者最容易壞、一壞就麻煩的零件開始試著搞搞,慢慢再來。

問:“這東西就算得再準,萬一它突然就壞了?算法會不會騙人我還能信它嗎?”

答:這個問題有意思!算法它不是神仙,算得再準,這個世界上總有些突然間冒出來的事,比如打雷把線路劈了,或者哪個小年輕不小心操作錯了給撞了一下,這些它可預測不了!但是,一般正常情況下慢慢用壞的,它預測得還是挺靠譜的,總比我們以前憑感覺、憑經驗“差不多該換了”要準得多得多!所以不能全撒手不管,還是得有巡檢的人看著點。關鍵零件也可以備上一兩個,心裡踏實!

問:“我就是個普通的(維修工),我哪懂這些算法,學這個是不是比登天還難?”

答:兄弟你別擔心!這個算法雖然背後復雜,但是給你用的那個界面啊—就是你看到電腦上的那個東西,現在都搞得越來越傻瓜,越來越好用了,跟玩手機APP差不多。比如上面就明明白白標著“哪個零件、風險高、多少天后建議換”。要是搞出來那個圖、表,看不懂也沒關係,不是有專門搞這個系統的人,讓他們給你解釋解釋就完!你主要是看結果,照著提示做就好!

我的個人觀點是,預測性零件更換算法這個技術,是真的好東西,能幫工廠省不少事,又省錢,大大減少機器突然壞掉讓人手忙腳亂的局面!以後肯定是越來越普及的。但是,也別覺得它是萬能的,啥都能幹,還得跟人工自己檢查、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搞好配合,人機一條心,這樣機器才能轉得又快又好,廠子才能賺錢多!咱們當工人的,也能少挨點累,少操點心,對?早點把這東西學一點,用起來,不管對廠子還是對自己,都是件大好事!

Posted 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